有的基金经理卸任,换岗成了研究员,有的基金经理离职,只不过换一家基金公司干,“公奔私”的大有人在。但有一部分人,从此退出了基金江湖,如今金融圈难混,就连基金经理这样的“双高”工作,也不好干啊。

文丨金融八卦女特约作者:兴华

· ··

年过完了, 有基金经理却突然加急离职,甚至有罕见的18年行业“老兵”。

去年基金经理离职人数创新高,达到359人。与此同时,业内的新聘任基金经理人数,不仅没见增长,还减少了。

有的基金经理卸任,换岗成了研究员,有的基金经理离职,只不过换一家基金公司干,“公奔私”的大有人在。但有一部分人,从此退出了基金江湖,或跳到上市公司当高管,或考公上岸,或皈依佛门,也有的人进去了没出来。

高风险高收入,如今金融圈难混,就连基金经理这样的“双高”工作,也不好干啊。

1.

/突击清仓式卸任,

基金经理为啥着急走人? /

1月24日,临近春节放假了,突然有两家基金同时官宣基金经理和高管卸任离职。

第一家是宏利基金,其基金经理王鹏卸任旗下的6只基金。

这6只基金也是他全部的在管基金,如此一来,他旗下就没有基金了。另外,查询发现,王鹏日前已经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办理注销手续。

公开信息显示,王鹏为清华大学工学硕士,具有12年证券从业经验,7年基金管理经验。2015年6月,王鹏加入宏利基金,历任于研究部,先后担任研究员、基金经理等职务,此次离任前还在担任宏利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经理。

王鹏虽然没有葛兰、蔡嵩松、张坤那么有名,但是他业绩也是很不错的,虽然在2022年和2023年出现了回撤,但是到去年又翻身了。

2019-2021年之间,王鹏押注新能源板块,他旗下的“宏利转型机遇”三年总回报超过了200%,分别为71.23%、104.9%和51.91%。因为收益率高,这只基金也从2019年的0.52亿迷你基,成长到了62.77亿。

2022年和2023年这两年内,“宏利转型机遇” 分别下跌了22.24%和30.32%。去年王鹏踩着AI风口起飞,上半年就重仓了英伟达概念股,最后6只在管基金年度回报率全都超过了40%。

前阵子业内已经传出王鹏可能会离任,也有传闻说他可能会“奔私”,这次的公告算是石锤了。

第二家是永盈基金,其基金经理李永兴卸任旗下永盈双利债券A,离任原因是个人原因。

1月7日以来,李永兴陆续卸任永赢匠心增利、永赢宏泽一年定开、永赢惠泽一年定期开放、永赢惠添益、永赢惠添利等产品的基金经理。至此,李永兴旗下已暂无在管公募产品。

李永兴简历显示,李永兴,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曾任交银施罗德研究员、基金经理,九泰投资总监,永赢总经理助理。现任永赢副总经理兼永赢国际董事。其历任多只永赢基金的基金经理,包括永赢双利债券型基金(2017.12.1起)、永赢惠添利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2018.5.31起)等众多基金,任职期间涵盖多种不同类型的基金产品。

李永兴的业绩还不错,挣得也多,据统计,李永兴管理过的16只产品,任职期总盈利金额26.61亿元,任期内管理费合计5.74亿元。

除了这两家,1月23日,建信基金也发布了公告,基金经理周智硕因个人原因离职,卸任旗下多只基金产品。

更有甚者,从业超18年的顶级资深基金经理也离职了。

该公募基金行业典型的“价值派”基金经理之一,他做基金经理年限超过18年,在职业生涯中获得过9座金牛基金奖、7座明星基金奖和6座金基金奖,名字就是金字招牌。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他担任基金经理的18年来,所有在管产品均保持了任职正回报,平均年化回报率为14%,是全公募市场仅有的39位“双十”基金经理之一(管理基金超过10年和年化回报率超过10%)。

2.

/基金江湖不好混,

离任人数创新高 /

不只是最近几天卸任离职的基金经理多,过去一年的更多,尤其是百亿级的基金经理。

2024年12月,就有嘉实基金的胡涛清仓式卸任在管的6只产品。有网友说,他是亏了钱跑了。wind数据显示,在胡涛任职期间,嘉实新收益、嘉实优质精选A、嘉实优质核心两年持有A分别亏损40%,还有嘉实远见企业精选亏超38%。

11月,华夏基金张弘弢一口气卸任7只在管产品,旗下剩余2只产品。在管总规模也从4555.89亿元缩减至8.34亿元,千亿级基金经理本来就只有三个(张坤、张清华和张弘弢),他这一下就轰动了整个基金圈。

8月,南方基金的茅炜因工作调整于8月卸任在管所有产品,旗下5只产品总规模为108.58亿。不过,他并没有离职走人,而是参与了权益投资管理和人员建设,还在9月的新聘任高管名单中,被提拔为副总。

7月,中庚基金的丘栋荣清仓在管产品,卸任之前,旗下5只产品在管总规模为147.08亿元。走的时候他还专门发了朋友圈说是个人原因卸任的。

7月,华夏基金的郑泽鸿卸任包括华夏能源革新在内的全部产品,共计4只,在管规模为145.77亿元。wind数据显示,近3年以来,华夏能源革新A、华夏核心制造A、华夏成长先锋一年持有A分别亏损了40.37%、17.2%、31.96%,在同类产品中均排在中后段。

4月,圆信永丰的范研卸任在管8只产品,卸任前在管总规模超过170亿元。

2024年全年,基金经理离任人数高达359名,为公募基金业26年以来新高。

2019年到2023年之间,基金经理离任人数分别为225名、252名、314名、321名、312名,去年的359名,又创了新高。尤其是开年头两个月,被基金经理离任的产品就已经超过了200只,相当密集。

一方面,他们的离开和2024年基金业费率和薪酬的调整有关,这块是一降再降。

另一方面,全市场的基金经理总人数也创了新高,截至2024年12月31日达到了3945名,直奔四千人大关。总人数和离职人数在上升,但是2021年至今,每年新聘基金经理的人数却在下降,2021年-2024年分别为761人、708人、696人、626人。

虽然人数多,基金经理的从业年限都比较短,平均只有4.77年,中位数为3.82年。从业超过10年的基金经理只有365名,超过15年的只有42名,像上文中说的曹名长这种从业超过18年的更是凤毛麟角只有13名。

3.

/公转私、退圈、考公、被抓,

基金经理去向曝光 /

这些个基金经理卸任全部产品,从公司离职,都去了哪里呢?

首先,有一部分基金经理只是跳槽了,从一家基金公司换到另外一家,最常见的是“公奔私”,但也有少数人是反过来“私奔公”。

比如,今年8月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深圳市一诺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就是由泓德基金前任副总经理、基金经理邬传雁作为实际控制人并担任法定代表人、总经理、执行董事、信息填报负责人。

备案的时候,管理规模在0亿元至5亿元之间,全职员工人数为5人,其中,共有3人取得基金从业资格证。在一诺私募担任合规风控负责人的黄文红,履历中也是“保险+公募”的综合背景,此前曾先后任职于华泰保险、泰康资产、泓德基金,在2019年就加入了一家私募北京祈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除了换家基金公司继续干,也有基金经理改行当研究员的,有些还在原基金公司待着。

今年6月,东吴基金发布的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就在业内引发关注,原基金经理丁戈和王瑞,转行做公司的研究员。7月,朱雀基金发布公告,王壮飞卸任基金经理,转任研究岗位;泓德基金发布公告,毛静平卸任基金经理,转岗研究员;新华基金发布公告,于航卸任基金经理,转岗基金经理助理。

正常很多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都是先当研究员再爬上去的,这种逆行升职,算是“回炉重造”。

其实这样的转岗比较常见,还有基金经理跳到券商研究所当研究员的,这下,买方变卖方,甲方变乙方,也算是一种挑战吧。

此外,还有基金经理直接转行去上市公司当高管的。

去年9月,上市公司国光电气发布公告,聘任新董事会秘书王尚博,就是资深基金经理转行来实业的。

他的简历中,2012年9月到2015年3月历任诺安基金外汇交易员、股票交易员,2015年3月到2020年10月历任宝盈基金股票交易员、宏观策略分析师、周期分析师、周期组组长、基金经理助理;2020年10月到2023年9月历任深圳创新投红土创新基金专户投资经理、公募基金经理;此后他离开了公募行业,2024年1月到9月期间任成都思科瑞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负责人。

几天前,上市公司富吉瑞新聘任的董秘张大为,那简历里可就更丰富了。他任职过的公司包括北京产权交易所、渤海证券投行部、北京正和正信投资管理公司、民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航天科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北京祯祥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及江峡绿色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类似的,纽泰格的新董秘杨军,也是圈内换过好多家的。他任职过的公司包括德邦证券投行部、国金鼎兴投资有限公司、宁波梅山保税港区鼎金嘉华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国宸卓越(厦门)投资合伙企业等。

不过,这些转行,都不如考上衙门的编制。

2021年,证监会的拟录用人员名单中,出现了来自嘉实、易方达、汇添富、东方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的人。其中,基金经理高峰刚在嘉实基金干了37天,手上有嘉实创业板ETF、嘉实恒生中国企业、嘉实新兴科技100ETF等16只指数基金。当时突然爆出他离任了这些基金,外界还猜测,是不是“公奔私”了,结果发现,原来是上岸了。

随后,大家发现,每年的录用人员名单里,都有很多基金公司的身影。

去年,有来自尚荣资本、立邦投资等机构的人士考入了地方证监局。前年更多,证监会拟录用人员名单的原工作单位出现了嘉实基金、南方基金、大连融泰私募基金、上海泰亚投资、上海光挚源投资、长沙麓山投资控股、北京润成财富投资等。

就想知道一下,会计考上税务局,基金经理考上证监会,哪个更能把前老板吓出一身冷汗?

哦对了,要说上岸,皈依佛门也是一种上岸吧。

当然,也有些基金经理,是没有“去路”的,说的就是那些进去了的。

咳咳,比如说蔡嵩松,曾经是一位专搞高科技的明星基金经理,还因为“涨时蔡总跌时菜狗”的言论被评为接地气。但是,他和同事曲泉儒参与了一起暗箱操作东窗事发,蔡嵩松失联接受调查,从诺安基金离职。去年4月,有传言说他已经获刑,他回答道“我没什么好说的,这个是网上的说法”。到5月份,法院方面确认,该案件审理结束,并已当庭宣判,不过,判决结果没有公开。

这显然不是唯一的基金经理违法事件。

比如,诺安基金投资部原执行总监兼基金经理邹翔将信息泄露给弟弟邹凡非法获利。在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后,邹翔竟然选择行贿,最终锒铛入狱。

更奇葩的是40岁的上投摩根基金基金经理吴文哲,为了追求近50岁的女友,利用内幕交易亏损157.19万,最终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堪称为爱痴狂。

更不用说,被私募大V直接韦博举报的市值管理相关的基金经理们、黑嘴和上市公司实控人等,一口气带出来一大堆的人,看来这些骚操作,也不是个别的基金经理才会做的。

基金圈茫茫江湖,要想坐得稳,还得守住底线,专心帮基民挣钱才是。

参考资料:

《传言实锤!“官宣”离职,他已办理注销手续》,21世纪经济报道

《又一百亿级基金经理卸任,旗下多只产品净值跌破1元》,财联社

《中欧基金价值投资老将曹名长离任》,经济观察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